教务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动态 > 正文

通识云讲堂第18期回顾:如何理解儒家文化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2日 09:58来源:


本次通识云讲堂由来自浙江大学的董平教授作为主讲人,董平教授是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对儒家文化和通识教育的结合进行了解析,引经据典,幽默风趣,贴近生活,让同学们对儒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讲座伊始,教授提出了通识教育是否重要这个话题,从根本论述展开通识教育的必要性,目的在于引起同学的重视,为之后讲解做了铺垫。教授指出,知识细分具有两面性,知识在更加专业的同时,也导致了扁片化,而扁片化就容易出现扁片人。而通识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让知识相互串连,有利于破除专业隔离。毕竟知识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人本身存在而服务,中国古典知识注重典雅。教授进行了一些举例,十分幽默,语言俏皮,语调轻松地论证了通识教育具有必要性。

说明: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1638237663(1).png

然后教授提出如何进行博雅教育的问题。首先,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要求学生具有主动自觉性,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让知识涵养德性,主动在书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思考。教授也提出了当下许多同学,把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教授指出这些行为看似能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不能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依赖。因为短视频是属于浅阅读,而人在深阅读下更利于进行思考。只有动脑筋进入文本语境,与思想家进行对话,设身处地,如临其境才能真切的获得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有的时候甚至能超越作者设置,极大的弥补了思想、生活经验之不足。短视频作为消磨时间的工具尚可,如果以获取信息作为出发目的,是绝对错误的。孔子在«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教授也提倡我们要激发思、才、情,如果泛观博览,往往会导致人云亦云。

接着,教授提出了三个比较常见的关于儒家思想误解的问题。第一个是儒家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而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平等、民主、自由。因此,儒家讲礼常常被质疑。第二问题是儒家重男轻女,因为儒家著作中曾有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的言论。第三个问题是儒家的愚孝思想。

对于第一个问题,不同于大家一直说的礼仪之邦,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名为礼义之邦。礼的意思即为礼节,或者说是处理问题的程序和方式。而众所周知的是,周公问礼,这种礼是关乎社会公共制度,关乎社会各个方面的规定。关乎儒家对社会制度的最根本的论述,它的意义并不只局限于婚丧嫁娶等仪式。儒家是想通过此等方式来构建社会制度,是制度就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如果一直纠结于是人治,还是法治这对儒家是不公平的。

在农耕社会当中,在儒家的文化当中我们确实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意识完全去要求3000年前的人,与我们当代人具有相同意义的平等,是不科学,不历史的。因为一种文化理念,总是与他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我们回到了那时的生产方式中去体会。在那个农耕的时代,社会的生产主要劳动力是男人,所谓的男主外女主内。而教授认为,中国文化中男女平等的观念比任何别的国家都要高明,而这种男女不平等的意思是有的,但是现象存在并不明显,因为和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有关系。教授认为西方的文化,才真是鼓吹男女不平等,并举例了伊甸园的故事,亚当是由上帝精心制造出来的,而夏娃却是由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所以对于为小任与女子难养也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孔子本身经历来理解,孔子由母亲一手带大,对女性是相当了解的。一方面来说,孔子讲孝,甚至更侧重于孝顺母亲。教授告诉我们,应该从理解这个字的含义出发,即通过教育实现对人格的养成和健全,而人格健全的基本标志是成为君子,根本标志是成为圣人。因为小人养成君子就不再是小人了,孔夫子从来没有说女性不能成为君子,但成为君子有点难。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拿这句话对此做出了解释。还举了林黛玉的例子,对这两句话进行了进一步的解答。

第三个亲亲相隐的问题,教授说明是历史上源头的误解,造成了后世的质疑。教授先用叶家父子的故事引出儒家的论述,接着又举19年代的武汉大学教授的例子,介绍了许多人对此句的理解,这样似乎好像与现代社会的法律相抵触。把隐理解为隐瞒,掩盖的意思,不只是现代才产生的,但是在这个意义下,维护儒家学说的合理性,合法性,让人十分难以接受。但教授指出,这个隐字其实为通假字,所以实际上是为矫正的意思。所以儒家的意思,并不是为亲人掩盖罪行,也不赞同直接举报的行为,而是父子之间相互矫正。


教授的演讲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儒家文化。我们也应该学习积极开阔视野,从不同方面理解事物,认识角度多样,这样才能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更易于突破创新。

直播回放链接http://yk3.gokuai.com/file/z56tthhitz7ea67sq5ozbv82ftulnn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