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一场聚焦于《数字化供应链管理》课程提升改造,案例教学经验的交流会在管理学院218会议室举行。此次分享会由供应链管理系主办,旨在通过课程案例交流与探讨,进一步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新财经战略”课程提升改造的质量要求。管理学院学术院长马祖军、副院长张雷以及供应链管理系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此次研讨会。


会议伊始,马祖军老师就《数字化供应链管理》课程展开深入分享,他指出应从数字化供应链战略价值、数字化供应链结构和核心业务流程、数字化供应链技术基础这三个层次搭建课程框架体系,为课程内容的展开提供清晰的逻辑脉络。同时,以数字化为核心,构建涵盖协同采购、智能制造、动态履约等环节的供应链网络体系,让课程紧密贴合行业实际需求。在案例教学实践方面,马祖军老师提出微型案例嵌入和综合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实现知识点具象化,而且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通过"理论-技术-场景"的立体化设计,形成"行业痛点导入→技术方案解析→商业价值闭环"的教学逻辑,实现学术前沿与产业实践的有机统一。
随后,包兴老师分享了数智时代下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介绍了各位专业老师参与编写的教材,该教材包含 200 多个案例,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让教材兼具可读性与趣味性。教材中设置的 100 多个阅读小贴士独具匠心,涵盖供应链各个方面的知识,从基础认知到前景展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教材还在持续改进,第二版将重点关注供应链 5.0 时代逆全球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案例运用上,每章采用引导小案例和互动讨论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借助详实的案例分析,包兴老师强调了协作在供应链运作中的核心意义,创新性地提出影响力和控制力比所有权更关键等观点,拓宽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
会议最后,主持人卢团团老师对此次交流会进行了全面总结。在教学理念升级方面,从知识传授转向"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建构"三位一体;在资源建设突破方面,构建起"教材+案例库+数字化平台"的全场景资源体系;在方法论创新方面,形成案例教学的"四步法"(情境导入-系统分析-方案设计-价值延伸)标准化流程。通过交流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数字化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达到“新财经战略”课程提升改造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