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动态 > 正文

通识云讲堂16期活动回顾——进化思维:洞悉宇宙生命和社会的关联性和复杂性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5日 08:36来源:


本次通识云讲堂由来自复旦大学的杨继教授主讲,共约1500人参加。 杨继教授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植物系统发育和进化生态学研究。

在讲座正式开始前,杨教授向我们简单阐述了理科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识教育对我们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有莫大的帮助;科学使人深刻,了解知性的科学能使我们更好地立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于此,杨教授提出了不同角度,深度思考的观点及学科课程教学目标。(见下图)

讲座正式开始后,杨教授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本次讲座的中心词——“进化,达尔文的进化论自提出起便被世人频繁研究,随着时间的延续,进化论在内涵上有了突破,外延也不断延伸。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中心法则亦然在变化,生物学中只有一条普遍适用的法则,就是没有一条法则是普遍适用的,这句话的出现,瞬时拓宽了进化二字的概念范围,也让同学们的思维走向更广的天地。

除此之外,杨教授还将生物进化概括为进化军备竞赛,即生物之间争相进化出比彼此更优秀的部分,以抢占更多的生存空间。然而,进化并不总是积极的,一方面,进化的偶然性导致了畸形现象的产生,大部分情况下,畸形是异端的象征,极易带来不利于生存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进化富有多样性,从生物的角度来说,进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部分并不一定恰好有利于生存,人体中就存在着这样一些蹩脚设计,譬如食道和气管的相连使得人们被异物所呛的风险大大提高,又譬如人类的眼球结构甚至不如乌贼合理,而这也正是许多学者强调存在不一定合理的原因。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畸形并不仅仅意味着消极,在进化中,有时怪物反而代表了希望。

接下来,杨教授将话题进一步带到人类进化的论题上。人类在心智和意识两个方面的进化导致了认知革命的开展,尔后促进了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形成,最后则是人类在适应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环境。人类,实质上是基因和文化协调进步,亦或说是这两者共同进化的产物。在长久的发展中,技术不断增强,推动了各种革命的开展,革命则为社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但社会的进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社会体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复杂多样的进化甚至使我们对人的定义产生了混乱。那么,对人类而言,自然进化是否应该终止?此种进化是否毫无意义?时至今日,进化早已不仅仅是生理层面的进化,而更多地牵涉进了人类命运和前途的难题。人何以为人?人还是人吗?这些问题耐人寻味。

看起来,内在的进化力驱动着一切的生命变化,所有的事物都在进化过程中内卷,而当跳脱出生命这一层面,我们会发现连广阔无垠的宇宙也在不断地进化。杨教授对进化所进行的诠释,将宇宙生命和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向我们展示出这个庞大复杂的共同体的冰山一角。在讲座的最后,杨教授指出广义的进化仍然有益于我们的自我进步,有益于我们深入探索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只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是时候慢下不断进化的脚步,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平衡共处这个存在已久的难题了。

 

文案:陈诺、吴媚妮、亓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