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动态 > 正文

通识云讲堂第二十一期回顾:“读书之味,愈久弥深”通识课中的中国古代经典阅读——《老子》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7日 10:30来源:


310号下午,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一期通识云讲堂,本次主讲人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才清华老师。《老子》又名《道德经》,它文约意丰,思想深邃,内容博大精深。大而言之,它在治国理政、运筹用兵、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小而言之,它是人们为学、修身、处理各种人际以及社会关系的圭臬。《老子》原著有些晦涩难读,而才老师却以生动的例子、用心的阐述带着同学们走进了《老子》的世界。

说明: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1647311907(1).png

在讲座开始前,才老师提到复旦《老子导读》课开课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同学对于古文缺乏信心,对于自己是否能走进《老子》也持怀疑的态度。而才老师表示阅读《老子》原文文本确有难度,但只要有心、有兴趣,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接着,才老师通过《史记》中的一个小故事为桥梁,带同学们走进《老子》。同时,才老师向有需要的同学推荐了《老子道德经校释》,为大家了解《老子》提供更多的途径。在问答环节,同学们也十分积极。关于“对《老子》有什么了解”一问,很多同学列举了如“道法自然”“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等回答。这也让同学们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完全不了解《老子》。

说明: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1647309301(1).png

之后的环节里,同学们更是发挥奇思妙想,将无为”“自然等《老子》中的思想观念,用现代词语加以解释,比如“无为”同“佛系”一词相近。老师指出,现在很少用”“无为等字眼来表达核心思想,而《老子》中则大量使用了这些字眼,来表达老子的思想。同时,才老师提出很多人对《老子》存在误解,大部分人没有深入地去把握文本,对于很多语句缺乏深刻的思考。“老子所主张的无知无欲,并不是主张反智禁欲,守柔不敢为并不代表消极退守,处下不争并不代表不思躺平,无为不言不代表什么都不说不做。”才老师还将对《老子》的阅读引入到普遍的阅读中,指出阅读一定要深入,不可断章取义,要克服读文本的恐惧,并举了通俗易懂的例子,让大家重视第一感觉,要知道白话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要尽可能地去阅读原文文本。

说明: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1647309375(1).png

此外,才老师提出大学生要有质疑的精神,去阅读、去感知、去思考《老子》为何会成为经典。“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对于普遍问题有深刻理解,并且超越时空而存在。经典关心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比如理解人、世界、人和世界的关系等,我们只有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用一个简略图向我们展示了展示《老子》的框架,提出每个人都要认识自己。她以自己与孩子相处的心得为例,来加以说明人要善于反省自己。另外,才老师还倡导大家改变现在的阅读目的,不能以应试为主。

说明: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1647309725(1).png

在讲座的尾声,才老师通过一个视频,让同学们深刻认知到这个世界是超出我们的想象的。“自知无知是认识世界的前提。比如当下反反复复的疫情,即使有非常先进的技术,我们也无法预测疫情的走向。”老师将《老子》的思维方式与生活相结合,比如“不确定性容忍度高,灵活多变”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拥有一个开放富有弹性的人生,要反省自身的局限,包容审慎,要自知无知,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最后,老师以解释“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作结,指出人们对于很多事物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错误理解,因而我们要善于自省。

说明: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1647309787(1).png

程颐曾说:“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阅读经典的意义不在一时,而是要随着时间的沉淀,随着思考的深入,才能慢慢体味出来。才老师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老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