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动态 > 正文

通识回顾|通识云讲堂第二十二期:谈大学生如何学好通识课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2日 13:55来源:

329日,上海大学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负责人顾晓英教授受邀成为心雅通识学会第二十二期云讲堂的主讲人。在本次云讲堂中,顾老师结合自身开展通识教育的多年经验,围绕课程提纲为同学们展开详述。

(一)通识教育是什么?开展通识教育的理由?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事实上是一个来自于西方的概念,由美国在1829年正式提出,但通过我国的引进和实践,已完成了中国化的蜕变,成为了中国大学教育的一部分。通识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知识的本质探究方法,拓宽国际视野的同时培养创新潜力,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通识教育主要关注学生作为有责任感的人和公民的生活需要,是一种有思想、有灵魂、有温度的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同专业教育相对,有人因此误以为通识教育代表着普通化的知识抑或是简单化的专业。对此,顾老师认为将“通识”理解为“普遍意义的共识”更贴合它的核心观点。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活力充盈、国土辽阔、充满智慧、资源丰富,并且人口、国力、财富都在快速增长的国家。因此,浅薄而平庸的教育不适合指导我国的发展。我国的壮丽河山注定了我们要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怎能容许我们的文化衰颓、贫乏和肤浅呢?”顾老师引用了这样一段话来说明开设通识课程更深层的意义——为了祖国的繁盛,需要培育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打破教育僵局。

图为丰子恺所作漫画,意在讽刺模板化的教育

(二)什么样的通识课是值得选学的?

耶鲁大学鼓励学生在所有的领域选课,以接受更广博的教育,因为你不可能知道在你的一生中会做点什么。

由此,顾老师提出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兴趣而不是通过率选择课程;其次,鼓励跨学科选课,不建议选本学科或本学院的通识课,触碰交叉学科才能产生思想火花,打开脑洞,进入原先没有打开过的新世界;最后,判断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自己,选择借助多个学科的视角进行教学而非单纯输出某一学科的观点的老师。

不可否认,当前的教师队伍对通识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平衡,在落实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化深度融入不够、给分虚高、负责人不明晰课程责任、团队教研缺乏、专业课程的简单化种种问题,所以还请同学们明鉴各类课程。

简而言之,希望同学们能够“学我所学,爱我所学”。

(三)大学生如何学好通识课?

想要学好通识课,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提升对通识教育课程学习意义的认识。

通识课程的学习没有捷径。利用好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做到课前有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后查资料加深理解,有疑问请教老师,加强课外经典阅读。除此之外,同学们也可以积极参与翻转课堂,例如组队做项目、上台分享答辩,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全方位提升自己。

答辩小技巧

 

除此之外,经典阅读也是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顾老师同样分享了关于读书的心得:

1.  明确读书目的,以思想输出为前提的阅读能够提升思想输入的质量;

2.  按顺序读书,先读书腰、封面、封底、目录、序言,再浏览书中的精华;

3.  保持张弛有度的阅读节奏;

4.  读书一定要多思考。

虽然心雅通识学会已举办多次通识活动,但很多参与云讲堂的同学还是不太清楚通识教育是什么、仍旧把它当成专业教育来对待。在这种情况下,顾老师的这一堂课犹如旱后甘霖,来得恰到好处,既为想要学好通识课程的同学解了惑,又避免同学们继续陷入通识教育的思维误区,从根本上强调了通识教育的定位。

说明: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90400e1aad4bd3d14907c51e2db5bf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