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动态 > 正文

通识回顾|通识云讲堂第二十四期:走进南中国海的地理、历史与人群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1日 15:06来源:

一幅奇怪的地图?

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联系如何?

大航海时代的中国与世界靠什么联系“

南洋华侨与近代革命有联系?

侨民与香港的关系?


510日,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博雅学院院长、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谢湜教授为浙财学子带来了一场关于南中国海的讲座,邀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南中国海的地理、历史和人群的发展变化以及重大事件。

讲座开始,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幅倒着的世界地图,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各大洋之间并不是孤立隔绝的,而是紧密联系着的。对比来看,平常的地图似乎并不能让我们直观地看到海洋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谢教授还展示了一幅以非洲为中心的世界地图,他解释道:“不同国家都采用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地图,观察这些以不同地区为中心的地图,我们是不是有不一样的感受?同样的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得到不一样的认识。”谢教授的“地图展示”告诉我们,从观看者的角度来看,以非洲为中心的世界地图和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地图,是完全不同的。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世界,我们的发现和感知,也是不同的。

接着,谢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南中国海的不同地区出土的青铜器。他指出,这些青铜器上相似的花纹揭示了古代在广东的一个国家——南越国和越南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也为我们审视中国跟越南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讲座中,谢教授还提出了一个新的看取中国与世界交流的角度——季风和洋流。他指出:“季风和洋流也使得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的交流更为密切,我们之前只是知道郑和下西洋,但其实从古代中国绘制的地图来看,中国是非常重视与周围国家的联系的,这从钱穆的《国史大纲》中也能看出来。”谢教授的这一观点,令同学们觉得耳目一新。谢教授还带着我们浏览了大航海时代,关于这时期中国和西方世界的联系,谢教授特意提到了马尼拉大帆船,“马尼拉大帆船和人们对季风和洋流的利用造就了太平洋航线,而这也为中国和西方的交流提供了条件。同时,谢教授提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南美的秘鲁波多西发现了大量银矿,而这些银矿一方面为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的银元,另一方面,通过中国的税制作用,使得中国成为了十分“吸银”的国家。”

接着,谢教授将视角从古代转向了近代。事实上,南中国海的人群与近代中国的革命也有很大联系。谢教授指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广东人,另外,在东南亚国家投资的侨商也支持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他们出资建造了方便孙中山先生在危难时脱身的地下通道。他们跟孙中山先生说:“孙先生,您就搞革命好了,钱我们出,我们地下通道已经造好了。”在那样动荡的年代,南中国海的人民面对世界的压力,用坚挺的身躯扛起革命的重担。这就是生活在南中国海的人民!

此外,谢教授还谈到香港的繁荣和侨民之间的联系。为什么香港成为了近代中国的金融中心?这跟侨批局有很大关系。侨批是一种信件,远在东南亚投资的华侨在国外的产业发展起来,赚了钱以后,常常将思乡的信件连同一些钱寄给远方的亲人,这就是侨批。谢教授解释道,“侨批是经过侨批局送往各地的,侨批局将寄来的钱到香港进行外汇的交易”,长期以往,便推进了香港的外汇交易,为香港近代金融中心的形成奠定基础。

最后,谢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团队研究中关于侨批局的布局、汕头的城市等成果,展现了现代技术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角色。“对于汕头沿海城市的发展,我们已经建立了数据库,现代技术在当今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谢教授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而我们从这次讲座中能看到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家甚至世界的紧密联系。国家有国界,但从历史中看,不同地区之间总是相互交流和联系着的。就像谢教授说的那样:“我们不应该只是割裂地来看待不同地区的人群,而是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以人文的视角有温度地看待这与我们紧密联系的人类同胞们”。


文案|李文瑶、王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