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采访|陈朝霞老师:要从认识上改变对通识课的看法
为了更好地帮助通识课程的开展,让同学们认识通识课的意义,以及了解不同老师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选课效率和老师上课效率,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人文与传播学院的陈朝霞老师进行采访。在E108融媒体实验中心,陈朝霞老师通过采访,将她对通识课意义的看法以及授课经验和教学态度透露出来。
教师简介:陈朝霞,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也是财大艺术团和公共艺术课的创始人,担任音乐鉴赏、影视鉴赏通识课程主讲老师,深受学生喜爱。
Q&A
1.在通识课程中如何更好地照顾到不同专业的同学?
“我一定会告诉你,我这门课要怎么上”
通识课本身就是面对全校学生的,朝霞老师认为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不会、也没必要考虑学生是什么专业,也不会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教学内容,因为通识课本身是让大家都能够提高的课程。
陈朝霞老师认为,她所开设的课程作为一门通识课,应该作为一个桥梁,使同学们能够提高。不同专业的同学可能知识储备不同,尤其对我们财经类院校来说,大多数同学并不具备专业的艺术知识。因此朝霞老师会在课堂上介绍基础背景,并在前三周告诉同学这节课的大概内容,给同学自由选择的机会,尽力让每一个同学都在她开班的通识课上有所进步。
2、通识课学生互动的参与度低,您是如何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呢?
“有兴趣地参与并提高”
音乐是文化,朝霞老师告诉他们在课上不是来听歌的,通过这门课应该学习到文化。人类有多种语言,音乐的语言也是能讲故事的。朝霞老师会先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如梁祝(后由民间传说改编为交响乐)。那么讲解曲式结构,讲交响乐就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不是枯燥地去讲乐器常识。有些学生忽视了中国自有的文艺作品,朝霞老师的工作之一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中国艺术。中国有很多作曲家、艺术家也在做这样的工作,朝霞老师认为这一点也不亚于思政课。
朝霞老师认为老师上课的亲和力也很重要,特别是上通识课的老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师就像主持人,应该要有装傻的本事——就是要跟学生互动,而不是填鸭式教学。
先打节奏,再弹钢琴——这是朝霞老师让学生进入角色的一种方式。朝霞老师认为,上课时趣味性和思想性、艺术性应该是三位一体的,通过寻找音乐的故事,在每一个不同的场景倾听它的音乐语言,以趣味的方式让学生去接受认可,同时从学生们日常接触的作品出发,从民族的作品中去听文化的声音。
3.学生在选课的时候觉得通识课越水越好,只是为了修学分,您觉得通识课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觉得通识课对一个人是重要的”
“通识课是多元文化交叉的课程,能锻炼创新思维,帮助我们创新。很多学生选课都不是喜欢这门课程,而是为了学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还是要从认识上改变。即使现在的人们从小就接受教育,但在不同的教育里,‘有用’和‘没用’的标准却也存在着很大差别。有孩子到我这里学钢琴,是因为家长希望孩子考级能加分。等到那个孩子考了好几级了,他自己也产生了兴趣,家长却让孩子别学了,说这以后不能成为一个职业。很多人都把艺术,把通识课,都当做是装饰性的东西,抱着一种功利性的目的。”朝霞老师如是说道。
朝霞老师说,看到艺术作品时,我们内心所产生的情感的波动和情绪的共鸣是没法通过死板的学习获得的。
“作为一个老师,真诚当然很重要,要对学生负责,要想办法去调动学生。”
很多学生选择课程是出于学分的目的,但在进入角色的过程中,可能会体会到生命中某些宝贵的东西,这是朝霞老师的期望——让通识课变成重要的认识,从真善美的维度去培养学生。朝霞老师认为,“内卷”不应是学生“混学分”的理由,让学生真正学到些东西才是通识课的意义。
4.在教学过程中有遇到困难吗?
“困难肯定有,怎么会没困难呢”
“第一个就是学生的观念问题。比如影视鉴赏,就会有学生以为是看看电影,但我不是放映员,教室也不是电影院。原先学校有规定:上课不许给学生看视频,这也曾是我遇到的困难。比如我上影视鉴赏,视频就是我的文本。有些人以为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就是因为我上课给他们放视频,这纯粹是误解。”
小结
本次采访,我们有幸邀请到人文与传播学院的陈朝霞老师,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朝霞老师细细回忆了教学过程中的成就与困境,期间不时用幽默的话语调动起采访的氛围,欢笑声此起彼伏。
文案|朱心怡 孙艺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