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动态 > 正文

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做客通识教育论坛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8日 16:17来源:


近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史静寰教授做客通识教育论坛,作了“以学为本,教学共生视角下的大学教与学”的分享,我校通识课教师踊跃参加,会场座无虚席。

说明: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125634837a8f467330a01317b9a204b.jpg

史教授首先借希望工程给予贫困学生巨大帮助为例,阐述了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准备的。”这一句话在例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史教授以清华学生马积良读研期间转专业的故事,提醒参会的老师们,说教不一定管用。追求高度、享受自由、品味优雅,真正的个性化教育是致力于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育走向。

如何从事教育教学一直是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史教授认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老师不只是教授知识的职业,也应在工作中不断培养学生和自己的人格品质。在全球教育高速发展的现今,学习危机并未被解决,大学的大量投入未能赢得社会大众的广泛接受,人才培养也在不断寻找新出路,从强调基本知识到关注核心素养,其中的转变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方式。

史教授认为,来自西方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融合本国特色,应转换为“以学为本”,“学”既是学生、学习、学问,也是学者、学校、学术。将学生、学习、学校结合起来统一发展,养成学生爱学习的习惯,从学习中认识社会,体味生活,跳出从前的只为了教育讲教育,是现今教育发展的重要一步。

教学也应当讲求教学共生,即教与学主体之间、教学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同层面的共生互动关系,其内在要素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愿(教学志趣)、行为方式(教学策略)和相互关系(师生互动)。根据学生在教学志趣、教学策略以及师生互动上的教学感知差异可以将学生分为四种不同类型: “师生双高型”、“师生双低型”、“师高生低型”、“师低生高型”。教学的内容与策略符合学生的兴趣偏好,则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受益匪浅。除此之外,史教授还介绍了教学共生的影响因素与改进。从影响因素来看,课程类型、课程质量及院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会影响教学共生关系。如何同时实现教师和学生的高参与,是我们通识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经过长期努力而实现的目标。

说明: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32c6815954e8250fde51c9a89b8e534.jpg说明: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0a35f0383153078449bf49792d1e4f1.jpg

最后,史教授提出,大学教师除了是一个职业,更是在从事一项使人实现其发展梦想,使社会更加美好的伟大事业。史教授对参会的通识课教师提出了殷切的期待,参会教师也认真交流,纷纷表示将致力于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优质通识课程、合力提高学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共同打造浙财“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