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教务总览通知公告审核评估教学安排实践教学教学建设教学督导(系统登录)制度法规培养方案服务专区
 
  首页  
 
 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动态 > 正文
 
通识采访|余慕鸿、马燕宁老师:经济外交潜藏生活智慧
2024年03月28日 10:29      浏览:


为了提升通识教育教学效果,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通识课程的教育真谛,我校通识教育中心特邀采访了余慕鸿老师、马燕宁老师,旨在加强同学们对“经济外交与大国关系”这一课程的理解,加深对通识教育课程的体悟。

 

课程名称:经济外交与大国关系(英文:ECONOMIC DIPLOMACY AND GREAT POWER RELATIONS)

板块归属:社会认知与国际视野

教师简介:

余慕鸿教授

浙江财经大学中亚研究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翻译、经济外交与国际传播

马燕宁博士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外交;经济外交与大国关系

课程简介:

在全球化、市场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中,经济外交已经成为各国外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外交水平是衡量各国政府治理水平和政治家能力的重要标准。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外交是其外交的重要出发点和目的地。在中国对外双边和多边关系中,经济关系往往是最主要的“平衡石”和“压舱石”。经济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亟需经济外交人才助力 “一带一路”建设。

该课程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着重介绍经济外交的理论知识,包括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历史背景、发展现状、主要形式、主要手段以及决策与执行机制等。第二模块着重介绍经济外交实践,注重操作性、实用性以及与现实的联系性。该模块内容包括多边经济外交事务、经济外交谈判、经济外交礼仪等。第三模块将关注点聚焦于中国,介绍中国的经济外交政策、决策与执行机制、历史演进与发展情况等。第四模块是前三个模块的延伸,即在了解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外交相关知识之后,对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的探索。本课程强调中西融合、古今贯通,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外交基本概念和运行机制,了解经济外交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经济外交的主要形式和手段、中国经济外交的政策机制和成就;应用经济外交基本知识分析大国关系,使学生真正理解“一带一路”的国际意义,在促进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同时,继续深化我国全方位对外合作,力求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融通中国梦和世界梦。

 

1.通识课如何兼容通识性、专业性和趣味性?


余老师:

我认为通识课非常重要,经济外交蕴含着丰富智慧。首先,我校作为财经类学科性大学,更需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多选修一些通识课,能够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第二,通识课很强调方法论。以“从下沙校区出发去西湖”为例,通过头脑风暴,理论上我们可以分别列出包括地铁、出租车、公交车、电动车甚至直升飞机、乘船等近10种交通方式。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我们“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每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能促使我们做出理性选择,课堂上的这些例子对学生终生受益。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用这种理性思维和方法论,做一些适合于自身情况的选择获得最优解,就像经济学中的博弈,选最优值和最优化的方法。

马老师:  

 经济外交作为外交学的分支,更多是在联合国这一个大平台中发挥作用。外交以往更多是在政治领域,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经济领域中。“经济外交与大国关系”这门课一方面兼顾了财经类大学的专业性,又兼顾了通识性。它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接触另外一门学科,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问题。在课程讲解中,老师更多地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翻转课堂活动,比如通过小型模拟联合国活动,让学生自己做气候问题谈判代表;通过学生自主案例,分析当前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经济制裁的影响;要求学生课外大量阅读,分组研究整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自主做PPT汇报,激发其求知欲望,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


2.  在通识课程的讲授中,您们是否经历过有关教学和讲授的困难?您们是如何处理的?

 

余老师:

“经济外交与大国关系”这门课虽有教材,但单纯就教材讲解,内容略显枯燥,我们在授课中更多地增加生动案例和直观视频,力求深入浅出。例如《外交风云》这类影片可以让学生体会中国外交的大智慧。我们常说内政外交,非常重要,与全世界那么多国家打交道,特别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外交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讲授中,我们不拘泥于教材。全世界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鲜活的例子,我们信手拈来。比如:2024年,被国际媒体《经济学人》称为“史上最大选举年”。有70多个国家将在今年选举,覆盖范围达40亿人,超过一半的全球人口,而这确实将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和外交走向。我们在上课时以这些事实切入,尽可能应用同学们身边可以感知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学生的眼界和格局将会发生改变。

 

3.  您们认为在当下所谓“内卷”的环境下,通识教育的意义主要在何处体现?如何能让学生把通识课学习的内容和所学专业相结合?

 

马老师:

我上的几次课,主要包括贸易外交、金融外交等,这些内容对于国际贸易、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兴趣很大。从经济外交的角度来看贸易金融,他们觉得十分受益。

余老师:

中国经济是开放经济。浙江是外向型经济特征比较明显的省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间比较早,范围比较广,程度比较深,强调:“优质外事、诚信外事和经济外事”三大品牌。外事工作服从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体制机制优势,着力放大开放型经济优势,形成政治与经济、政府与民间、中央与地方的立体交叉外交,进一步提高浙江对外开放水平。2023年全省进出口总额4.9万亿元,其中出口3.57万亿元,占全国份额达15%

2023年以来,浙江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实施包括“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全省生产总值82553亿元、增长6%,以占全国1.1%的土地、4.7%的人口,创造全国6.5%的生产总值。

我们殷切希望:同学们要“本色+特色”,积极夯实专业基础,切实提高“三度(专业高度、文化厚度和世界广度)”,努力做好“三种人(专业的人、文化的人和世界的人)。

 

4.  通识课堂的互动中,如果让学生单独在线上平台上讨论区发帖会蛮积极的,而且回答的挺好的。但如果在课堂上组织分组讨论,学生积极性一般。不知怎么激发学生线下面对面讨论的积极性?

 

马老师:

作为老师,我们选择在课程上设置深度问题,让学生课下阅读,结合课上讨论。我们尽可能通过引导学生,以此培养学生能说会写的口、笔头能力。

 

小结

本次采访,我们有幸邀请到国际学院余慕鸿、马燕宁老师。老师们风趣幽默地讲述着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与我们探讨了很多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外交大有可为。通过本次采访,我们希翼:同学们对“经济外交与大国关系”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力求取得更大进步。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学校官网 | 学生处 | 文华学院 | 研究生院 | 人事处 | 浙江省教育厅 | 教育部

版权所有©浙江财经大学教务处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号 邮编:310018    信息化办公室提供技术支持